交換學生

本系江存翰系友錄取LSE(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

刊登日期:2017/08/17  |  點閱次數 : 2426 次  |  資料來源 : 國立臺北大學金融與合作經營學系

本系江存翰同學(2015畢業)錄取LSE(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LSE在社會科學領域是英國排名第3名校 (僅次於Oxford and Cambrige),也是蔡英文總統的母校。存瀚創本系紀錄的輝煌成果,為我們系帶來無比的光榮。存瀚也是創本系學生畢業後,立即通CFA  Level 1的紀錄。

 存瀚為了嘉惠學弟妹,投入非常多心力撰寫申請英國留學之心得(如附檔)。建議我們系公告存瀚的光榮事蹟,並將存瀚的心得放在系網。

以期讓存瀚如何獲得傑出成果之寶貴經驗傳承,發揮激勵學弟妹士氣,及提升學弟妹的信心,並讓有心申請留學的學弟妹申請留學更有效率、成效更佳。吳泰熙院長也決定將存瀚的光榮訊息及心得放在院網。


留學申請心得:英國經濟碩士

筆者 (江存瀚) 背景:

台北大學 金融與合作經營學系(2015年6月畢業)

GPA- 3.91  GRE- 330  IELTS- 7.5

 

申請學校與結果:

LSE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

-MSc Economics (2 year program) 錄取

Warwick- MSc Finance & Economics錄取

Warwick- MSc Economics (Diploma+Msc) 錄取

 

一、前言

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為了讓想要申請英國學校的同學,能夠對整個申請的過程有一定的了解。本篇文章由如何選擇學校開始,一路到準備備審資料。中間有一些跳過的部分,我都盡量在最後一段以Q&A的方式整理起來。如果你只是有想出國的念頭,但沒有明確的方向,我建議你可以從頭開始閱讀。如果是要找備審資料的準備方式,則可以跳到4

二、選系選校

如果說出國留學有甚麼最優先的事,我想就是選定未來念書的國家、科系、學校。這三點決定了你未來努力的方向,比方說英國在語言能力測驗上偏好IELTS,不同科系要的一般測驗不同 (商管科GMAT而其他多為GRE)。的確,有部分學校是可以接受不同的成績,但是以學校優先接受的為主。

英國大學的一個特色就是他的碩士班分為兩種,教學型(Taught Master)以及研究型(Research)。教學型的學位大多是MSc,學期多為一年。研究型的學位則是MRes或MPhil,長度則是兩年教學型的學期長度短,還蠻適合未來想就業,但又想先拿到一個碩士學歷的人就讀。在少數科目上,英國的碩士學位也很適合作為攻讀博士班的跳板,比方說經濟就是一個例子 (因為美國大學大多只提供博士課程)。研究型的碩士學位可以視為讀博士班的前置學位,英國的學校在申請上往往也會要求申請者要先有一個碩士學位才可以申請。

我個人建議在做決定上科系重於學校,因為研究所的課程跟大學不同的一點是,它是深度大於廣度。每間學校有他專精的領域,以英國為例,Oxford, Cambridge, UCL Edinburg屬於綜合型大學,商管LBS,社科LSE,理工數學Imperial。有些學校雖然整體評價不算頂尖,但在部分領域上卻十分突出,例如英國的CassWarwickManchester在商學領域上都有不錯的評價

那麼該如何選校呢?一開始,我建議可以用兩項資料作個粗略的整理:媒體排名跟學校聯盟。媒體排名很方便,但因為不同排名往往有巨大的差異,所以可以多參考不同的網站。我個人是推薦QS Ranking以及上海交大排名再來是學校聯盟,美國就是常春藤,英國就是羅素大學集團。通常來說,在聯盟內的學校具有較多的資源,往往在教學品質上也更好。

 

三、篩選

選出幾所大學之後,接下來就是要花時間去了解每所學校的資訊,藉此挑選出最適合自己的幾所學校。這邊我建議大家先把第一階段所選的學校,用表格做個整理,先把該學校的要求整理起來,再把自己的情況寫在旁邊,達到標準或未達標準的再用不同顏色標記起來。

1.入學要求

首先看學校學歷的要求。有些學校只收本科生,有些只收碩士生(通常是研究課程),這種你除了重考或雙主修以外沒辦法解決的是第一個篩選條件。再來是成績要求。我們以世界排名(這裡指該科系的排名,而不是學校的整體排名)來說,通常TOP30的學校會規定平均成績80以上 (GPA3.7)TOP100要平均70以上(GPA3.2)。就我看到的資料,課業成績通常是學校選人的第一標準 (排除掉你本來就資格不符的)。除非你有傲人的研究經驗,或是動機強烈的自傳,不然趁在學期間好好拉高成績還是必要的。

 

題外話1

對於想要申請英國的同學,我在這邊列出我自己對商科(金融相關)的整理,但僅供參考,如果經濟允許的話都申請看看當然是最好的。

Tier1: Oxford, Cambridge

Tier1.5: LSE, LBS

Tier2: Warwick, IC

Tier2.5: Manchester, Cass

2.師資與課程內容

去掉難度過高過低的學校之後,就應該以授課老師跟課程內容為你的主要標準。有些學校是實務取向,有些是研究取向,這些都需要你從學校的網站去了解。比如說有些學校在介紹上,會說他們的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獨立研究能力,有些會說他們跟業界的合作頻繁,這些敘述都能反映系上的課程導向。再來就是上課的內容,學校的上課方式 (論文討論、實驗室),考試方式 (考卷、論文或口頭報告),老師的專業領域等。

3.網路評價

我認為網路評價最該參考的是校園生活環境的部分。比方說住宿的環境,學校附近的生活機能等等。至於學校的好壞,在我看了那麼多資料後,我個人覺得網路論壇上的評價素質不是很好,畢竟大部分的人很難做到客觀評價自己的學校。所以,我自己認為在選擇學校的時候還是避免依賴過於主觀的資料。

4.其他要素

還有一些條件也是需要特別注意的。比方說學費,地理位置(都市區或郊區,這可能會影響到實習機會等),校園提供的設施(宿舍可能是你比較需要注意的點)等。

在篩選這個階段,大致上挑選出5-15所學校 (20%超出,60%符合,20%遜於自身條件)

四、準備備審資料:

前面選校系與篩選兩個階段,你或許不用花太多時間,但在這個部份我建議越早準備越好。大多數的學校需要以下幾份資料:

(1)成績單(GPA)

(2)英文能力證明(IELTS/TOFEL)

(3)一般化測驗(GRE/GMAT)

(4)自傳(PS/SOP)

(5)履歷表(CV)

(6)推薦函

(7)其他有利資料

GPA, GRE (GMAT), IELTS (TOFEL) 這三項資料俗稱申請者的「三圍」,這些資料通常是審核的絕對標準,因為不像自傳或推薦函,數字就是數字,你比人家低就是比人家低,沒有個人詮釋的空間。以下是以筆者自己的申請經驗去談,但大抵上可以套用在另外一種考試或其他國家的學校上。

1.GPA:最重要

在學成績請務必要顧好,不論你是要透過認真念書,還是依靠選課策略去拉高分數都行。這個成績代表的是你對這專業的了解程度。英國學校的基本門檻大致上是3.2 (或70分以上) 起跳,但實際上的錄取分數基本上會高出許多。我個人認為, 80分以上會比較安全,對於更好的學校,沒有85分以上難度就會提升另外,如果你想讀的科系跟原本的主修有些不同,那選課上你還必須注意到系所的要求。以筆者為例,我申請的是以經濟為主,很多學校雖然接受財金的背景,但也要求申請者要拿出修課清單,證明自己有修過經濟或數學(統計or微積分)相關的課程。

2.GRE:2重要

因為申請者的學校背景不同,所以GPA不一定能準確衡量不同申請者的程度,這時候學校就會以GRE或GMAT這種一般化的測驗去檢視申請者的能力到哪裡。如果你的GPA高但GRE卻相對的低,那學校對你的學業表現就會有所質疑。申請英國的一個好處就是多數學校不強制要求這項成績,除了英國前五的學校之外,大多數不需要。但學校通常也會表明說一個好的GRE成績有助於你的申請。

GRE分為語文(V),數學(Q)跟寫作(A),原則上除了文學,法律,藝術這方面的科系,數學分數是最重要的幸好GRE的數學對台灣學生來說相對容易,準備上應該是不用花太多時間。我個人經驗是花兩個禮拜的時間去做題目就夠了,如果大家有需要題目的,可以上中國的考滿分網站,上面有很多練習題。

語文通常才是大家的惡夢,因為GRE的單字難度相當高,所以如果有心要考高的人請盡量提早準備(尤其是背單字)。但就像前面提到的,畢竟英文不是我們的母語,所以學校在檢視GRE的單字成績時,會考慮到這點 (很多學校有在申請規章中有明示這一點)。

GRE的成績,如果總分>320就算是一個有利的證明GMAT的話大概680以上,看學校的要求。

 

3. IELTS:3重要

在英國,雅思成績的確不是最關鍵條件,你甚至可以不用先附上雅思成績就送出申請。所以很多留學顧問會建議考生先送出申請再補交雅思成績。因為多數學校不需要在一開始就附上,而且英國又是先送先審制,越早提出申請似乎比較有利。但我認為,一個好的雅思成績還是可以為你的申請加分。尤其英國對備審資料的要求不多,沒有雅思沒有GRE,如果沒有突出的成績或經歷,教授審核的依據變少,可能會不利於申請。所以,除非時間來不及,不然能夠在送出申請時一併附上,當然是更好的選擇。雅思6.5以上會是比較保險的分數,如果是英國TOP10的學校,可能要平均7.0 (且單科不低於6.0) 比較安全

 

題外話2

網路上很多人會問說,能不能用一個比較好的成績去彌補另一個較差的成績。我想是有可能的,但也必須考慮到權重的問題。我們多多少少在資料上會有自己的比較差的部分,可是每個資料有它不同的價值。申請者應該要瞭解,GPA3.5跟4.0之間的差距是不太可能用GRE或IELTS的成績去彌補的 (兩個例外:1.GPA3.5的申請者來自國際名校,而4.0的申請者則來自排名較後面的學校 2.你GRE或IELTS考到滿分)。更別說一句現實的話,一個人的GPA跟GRE成績通常呈正向關係。那難道成績不好就沒資格往上申請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但我認為與其用其他成績還不如用自傳、履歷或推薦函來凸顯自己在其他方面的優勢,或是充分表達選擇該科目該學校的認識跟動機。

自傳跟履歷表是你少數可以表達自己想法的地方。有些人往往會忽略掉這一塊在審核上的重要性,但就我在網路上看到的申請心得來說,自傳或讀書計畫寫得好,是有機會彌補個人在其他條件上的劣勢。在這邊我盡量寫出我準備這些資料的原則跟想法:

1.自傳:最重要

通常研究所要求的是Statement of Purpose (SOP),有些學校會稱為Personal Statement (PS),但對內容的要求大致上就是你選擇這科系的動機,想選這個學校的理由,你在這領域上的興趣跟目標。在此,我只提出一些自己歸納的建議,畢竟寫法跟架構是沒有一定準則。有空可以多去網路上找找範例。我個人推薦一篇Berkeley拿出來當範本的SOP,大家可以去Google找到那篇文章的pdf檔。

我自己寫SOP的過程大致如下:

(1)整理出自己上過的課程、比賽經驗、實習經驗、參加過的學術活動 (例如研討會、論壇等)、一些專業技能 (例如統計軟體、程式語言)、課外活動經驗。

(2)先依照與申請科系的關聯度跟重要程度去分類,再用時間的先後順序排好。

(3)挑選幾個重點事蹟作為SOP的主架構。

(4)擬出幾份草稿,再去比較哪一份比較符合自己申請這科系的心路歷程。

(5)將比較完整的文章拿給別人看 (不限於專業人士)。

(6)針對申請的學校去加入客製化的部分。

(7)檢查文法跟語句的流暢度。

 

 

而下面這幾點是我認為寫SOP時還蠻重要的部分:

(1)確認學校要求

學校對於各種資料的格式、內容跟字數 (通常在500~1000字左右)都有一定的要求,請務必仔細研究。有些學校除了動機之外,還會要求要陳述個人的課外經驗或興趣等等。

(2)避免離題

一般研究所對自傳的要求,跟大學的不太一樣。學校想看到的是對這個「科系」的理解跟興趣,應避免提到太多跟你要就讀的科系間關聯較弱的成就

(3)用事例取代形容詞:

這個概念應該很多人提過,請不要在自傳裡用太多抽象的形容詞,比較一下:

 eq \o\ac(,1)1我在實習期間相當認真投入。

 eq \o\ac(,2)2我在實習期間都會利用上班時間向主管們請教與討論現今的產業趨勢與公司策略。即便在下班後,我也會利用空閒時間,整理金融時事,並對每一則新聞寫下自己的想法跟評論。

(4)具體說明個人貢獻跟學到的東西

 eq \o\ac(,1)1我曾經參與過行銷的比賽還拿到第三名。

 eq \o\ac(,2)2我曾經參與過行銷的比賽,在比賽中,我藉由設計問卷、統計消費者偏好的方式制定出一套針對兒童市場的行銷策略,並在一百多組參賽者中得到第三名的佳績。在這個過程中,我學到了如何設計有效的問題以捕捉消費者的習慣與偏好。

(5)目標一致

事實上,每塊領域都可以再細分許多小區塊。比方說金融底下,可以跟會計、經濟、風險管理做連結,每一個領域的研究跟課程都不太相同。你不一定要每一間學校都申請同一領域,但至少在一篇SOP裡應該要專注在相近的領域上

(6)客製化

客製化的個人動機並非必要(替換學校名稱可算不上是客製化),但我認為,如果你有認真研究申請的學校,針對不同學校修改SOP是必然的結果。就如同前面提到的,每所學校科系的優點跟特色都不同,有研究導向的也有工作導向的,而這些要素正是你挑選學校的依據。申請者應該要在SOP中強調自己選擇這間學校的原因(師資、上課方式、課程設計),對我來說,這就是讓SOP加分的一個方式。

(7)請勿抄襲

文筆不好可以多花時間修改,找人評論,或請專業人士修飾,你也可以參考別人的方法,但整篇文章的內容跟寫法都應該要保有自己的想法。千萬不要抄襲別人的作品,第一,別人的寫法不一定適合你。第二,國外學校都有一套軟體,專門有來分析文章架構是否有抄襲的跡象

 

2.履歷表:次重要

任何你在自傳裡沒有提到的豐功偉業,都可以在這張表裡頭列出。在個人的經歷上,在最好要提到工作或活動內容、你的貢獻,但精簡概要就好。網路上有很多格式範本,可以多加利用。原則上,列出學歷、工作經驗、課外活動、領導經驗等,然後盡量壓在兩頁之內。

3.推薦函:次重要

在討論推薦函的重要性上有兩派說法,有人說除了重量級人物的推薦函以外都沒什麼用,有人說外國教授對推薦函的看重程度都很高。我個人認為,除非你真能找到在學術界可以呼風喚雨的人,不然老師對你的了解程度還是勝過推薦人的聲望。關於推薦函,你可以先找找看學校對推薦函內容的要求,以下以LSE的要求為範例:

(1)怎麼認識這位申請者?

(2)認識多久與了解程度?

(3)課業表現與跟同儕的比較?

(4)申請者的專業能力 (分析、寫作技巧) 如何?

(5)您認為這位申請者在甚麼方面 (學術、工作或其他) 上適合我們學校?

你可以在送出申請前,條列出類似這樣的題目,交給老師,並附上自己的備審文件 (成績單、自傳及履歷),以方便老師們撰寫推薦函。如果老師希望你先寫個草稿,你也可以拿這些題目草擬內容。推薦函也可以試著做到因系制宜,比方說特別強調的你表達能力(行銷)、數學能力(金融)或工作實習經驗(企管)等。特別提醒,有些學校是把收到推薦函當作開始審核的條件,所以請記得提早跟老師討論推薦函的事,並適當提醒老師。然後禮貌很重要,畢竟老師們也有很多要忙的事,而且寫推薦函並非他們的義務。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你要申請的系所跟原本的主修有些不同,最好要附上你想轉的那科系的老師的推薦函。像筆者是財金轉經濟,我在申請時都有附上系上教授經濟課程的老師的推薦函

 

題外話3:

關於備審資料的準備,筆者在此分享一個自己的小策略。當你在申請時,可以試著讓不同的資料之前互相呼應。比方說,我自己在自傳裡有提到幾個要點: 1.參加過投資比賽 2.上修過相關的碩士課程 3.曾經自己寫過相關的文章。所以我在推薦函上,就請了比賽的指導教授跟那堂碩士班的老師幫忙。同時,在申請時順便附上當時比賽報告跟寫作範本,佐證自己對這領域的興趣。

四、其他事項:

可能還有一些細節(主要是英國學校)的問題,我就以Q&A的方式做個整理:

Q1.申請期限在甚麼時候?

A1.英國採先送先審制,在還沒收滿人之前基本上都會接受申請,直到收滿學生為止。多數學校沒有特定的截止日期,但是少數幾間頂尖大學的話是910月初開放申請,隔年1月底結束。而且考慮到簽證跟住宿問題,原則上還是提早申請為上。

Q2.寄出申請後多久會收到結果?

A2.寄出完整資料並支付申請費用以後,學校大概會在7~10天左右通知你說資料已經抵達系所了。通常在這之後的4~8(不含聖誕節(12月底)跟復活節(3月底)假期)內會收到結果。一般來說,越晚送出會越慢,學校越好也會越慢,熱門系所也會比較慢。

Q3.收到通知會有幾種情況?

A3.一般來說常見有三種:Unconditional, Conditional, Reject。第一種表示你的各項條件都符合要求,基本上付了學費就能就讀。第二種表示你滿足特定條件後才能就讀(像是畢業、成績達到某一標準),這種是較常見的。第三種就是未錄取,通常學校也會告知原因為何。比方說成績不夠、資格不符、學校覺得你申請的方向錯誤(有些會跟你說推薦你改申請其他領域,或直接就把你轉到其他系所去了),或甚至是你條件太好了也有可能被拒絕。有時候也會被放到備取名單,這種情況下申請者可能要再多等幾個月了。

 

Q4.整個申請的過程中大概要花多少錢 (以下都以新台幣為單位)?

A4.考英文檢定或能力測驗,大致上是6,000 (IELTS在2016年漲價了)到5,000元左右。送出申請的時候要先付一筆申請費,大多學校是2,500元。拿到Offer之後,有些學校會要求在一定時間內要付訂金,這個訂金差異頗大,大概在25,000元到甚至快100,000元 (通常學校等級越低就越高),這筆費用可以折抵學費。學費的話大致上是一學期在80~150元左右。

如果要補習,那單一種考試大概25,000元以上。如果要找代辦,大致上也是30,000元左右 幫你申請5~10所),而申請名校還會在更高一點。